【双庆专题文集】与人民共和国同行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2月8日,我的家乡连州镇被解放,那时我只有12岁。早上一开门,亲眼目睹解放军三大纪律严明,对市民和蔼与亲切关怀,使我对新中国、共产党有很好的印象。

五十年代初,我在学好功课的同时,还学习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著作,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上,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并积极党组织靠拢。在几十年的学习和工作中,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与时俱进,不断进步。今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有获得感、成就感、自豪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一、从义务馆员到学习图书馆学专业

连县解放后,百废待兴。连州镇有一个县图书馆,坐落在城南中山公园内的木结构的大成殿,有几万册书,堆积在殿里,很长时间未对外开放,只有一个姓袁的馆员在看摊。1951年暑假,袁主任找到连州中学要求支援,派学生帮助整理图书上架。因我曾经在1947年到基督教教会的图书室工作过,连中萧校长就指派我与同学曾宪德、余丽景、罗展球等四位同学去整理。在袁主任的指导下,只用了十天,我们按要求登帐、盖章、分编、整理完堆积成山的几万册书刊并上架,对外借阅,满足读者需求。通过这次图书整理工作,使我掌握了一些图书馆工作的基本知识。

1952年,我考上连州中学初中,担任少先队队长工作,带领队员敲锣打鼓,到街道、郊区农村慰问解放军烈属与志愿军伤病员,参加了宣传队、歌咏队与舞蹈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与各种政治运动。因在县图书馆工作过,又被连州中学图书馆馆长吴江惠邀请到中学图书馆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去帮助整理图书,干了二年多。在工作中,利用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边干边读书学习,读了一些马列主义、毛泽东、革命、进步的书刊,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与《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加深了对新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并加入了青年团组织,被县团委聘请为少先队辅导员,同时,对图书馆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上这份职业。

1957年,我高中毕业、高考填志愿时,虽然我的历史课成绩很好,但我第一志愿报考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这一举动,影响了我的一生,使我与图书馆结下了终生情缘。历经各种变动与挫折,还是在各类图书馆工作了59年。1957年,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学习,入学后,投身于教育改革和科学研究。在各位教授、老师的教导下,学习了图书馆学、目录学与文献学基本理论,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与实践活动。如:1958年6月20日,用十天时间,曾与杜克、邵国秀与朱玉培等同学一起,帮助海淀区建成了区图书馆并对外开放,向“七一”党的生日献礼。1959年,与10位同班同学一起,用十天时间,为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建馆,整理图书,及时对外开放。1960年,到上海图书馆科方部实习了一个月,参与编制《农业文摘》,不定期下发到各郊区、县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

二、为天津市生产、科研开展科技文献服务

1961年7月,我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9月,分配到天津市人民图书馆科技服务部,从事科技文献服务工作。1963年,在馆长、南开老领导黄钰生的指导下,在科协的科学宫建立科技文献检索室,我利用美国、日本、苏联与英国的《化学文摘》、本国的文摘杂志,开展化学化工文献服务工作,经常骑着自行车,冒严寒与烈日,深入到市区、郊区的工厂、实验室,研究所,为化工企业、研究所提供科研课题代查、咨询服务。并编制了塑料、橡胶、纺织、炭黑等文献索引刊物,提供线索。在当时,这项服务在我国是创新的工作,前所未有。得到当时国家科委情报处处长聂春荣的肯定与赞扬,认为是新鲜事物,向全国的科技情报与图书馆界推广,成为全国图书馆界先进的典型。

三、为郊区提供服务

1970年,为了农业学大寨,支持农业生产,我被下放到郊区农村。曾在南郊区西小站刘家沟生产队成功地学习了解放军防化兵叶宏海做甜化饲料的方法,用来喂猪,此举节省了粮食,被区广播站广播宣传推广。

1973年,被分配到南郊区文化馆从事图书业务辅导工作。在八年的工作中,我曾经常下乡,通过对业余馆员讲课、提供资金与具体指导,帮助全区16个公社、259个大队建立了图书站与图书室,以满足广大社员学习政治、文化科学知识的需求。并被国家文化部树立了一个先进的生产队典型,被国家文物局通报表扬。同时,聘请了天津市党校白崇仁先生到区里讲授毛泽东的著作《矛盾论》,聘请了南开大学中文系刘毓忱教授讲《水浒传》,聘请了南开大学中文系鲁德才教授讲《红楼梦》,反响很大。还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举办了各种科技、外语学习班、讲座等,受到工人、农民与市民的欢迎。

四、为教学科研服务

(一)参考咨询服务工作

1980年2月,我从天津市图书馆调到南开大学图书馆工作。到馆后分配到理科参考室,开展咨询服务工作。我想:南开大学是全国著名的重点大学,是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创办的私立大学,要遵循南开教育方针,以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宗旨,学习南开老一辈人的精神,改革创新,把读者看作是上帝,实干、苦干,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将自己的一切力量贡献给南开,不辜负南开人的称号与老校长张伯苓的希望。

我在理科室工作时,借鉴天津市图书馆科技服务经验,有所创新,采用主动上门服务方式。主动深入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理科系、研究所,向任课教师、研究人员了解书刊需要,并根据需要主动提供书刊资料与所需参考书刊,据1982年统计:所提供的教学参考书满足率达95%。为配合科研需要,我主动深入到物理系、电子系,向钱其璈、马文成、李正名与薛呈添等教授学习,根据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与三毫米波科研项目的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文献资料线索,达2千多张卡片。并讲授专利法知识,为创造、发明提供法律依据。

(二)外文分编工作

1983年初,根据工作需要,我被分配到外文编目部担任分编校审工作。在八十年代初,正赶上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时代,在新来的馆长来新夏教授领导下,图书馆进行轰轰烈烈改革创新,实行定额管理,要按质、按量完成分编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我全力以赴、日以继夜的突击,努力工作,加班加点,提前完成分编校审任务。每天要较审38种英文书,30种俄文书,终于将积压的十万种书分编完,超额完成了任务,保证新书按时上架,以满足师生的需求。虽然工作任务重,工作强度大,但是我与同事互相关心,体贴融洽,在工作之余,一起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跳舞,唱歌,聚餐、旅游,是最愉快的时期。

五、教学与科研获双丰收

(一)业余教学工作

由于我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在天津市图书馆科技服务部开展科技文献服务工作中,获得一些工作经验,积累了一些资料,1980年到南开大学工作后,我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编写了25万字的科技目录学讲义。1981年秋,被来新夏教授聘请到南开大学分校图书馆学系讲授科技目录学课程。这是我国第一次开设这门课,可以说是首创。后来,大部分内容经过修改,成为20多篇论文,在刊物上发表。1982年,为了普及科技检索与文献学知识,我被学生会、物理学、化学系邀请,到主楼阶梯教室讲授物理、化学文献利用方法知识。使他们初步掌握科技文献检索知识。

1988-1994年,人事处成立图书馆学中专班,我在6届中专班讲授《情报学》、《科技情报工作》课程,毕业生有三百多人。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将自己多年从事科技文献服务的经验撰写了《索引文摘编制理论与方法》教材,在1995届的图书情报学系本科生中讲授,后来此教材被其他图书馆学系应用。

(二)开展学术活动

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这对广大知识分子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各种学术团体、学会纷纷开展活动,召开学术研讨会,总结经验,进行学术研究。

1979年3月21日和11月20日,天津市图书馆学会召开成立大会与学术讨论会,我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区、县图书馆为农业生产、科研服务的意义与做法》。参加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后,1980年3月17日,在天津市图书馆学会第一届年会上,我的论文《国外科技文献检索刊物的发展概况》获二等奖。1981年,与南开大学图书馆来新夏馆长到蓟县参加天津市科技情报学术讨论会。

1982年4月,参加了市科技情报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发表了论文《论我国检索刊物的主题索引》,11月19日,到广西省南宁市,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召开的图书馆法学术讨论会,发表了论文《图书馆条例与图书馆法》。1984年,参加天津是科技情报学会的第三届年会,会上发表了《文摘正文的人工与自动编制方法》。

此外,我还发表了关于各类文章、论文数十篇,涉及科技目录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1991年9月1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给我颁发了“光荣从事人民教育三十年”奖状,以示纪念希望我继续努力,与时俱进。

六、退而不休,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1997年我退休了,但根据工作需要,被学校图书馆返聘,仍从事外文分编工作,一直干到2009年,中间有一段时间到泰达学院图书资料中心从事中外文分编工作。为了给南开增光,我充分利用时间,勤奋实干,不计报酬,继续撰写文章,除陆续撰写与发表了图书馆学、文献学与科技目录学与信息管理方面的文章外,还撰写与发表了有关客家学、中国民主同盟的文章与文学作品数十篇。

此外,还写了一些随笔,如:《交谊舞杂谈》,《谈体育比赛》,《老年人坐公交车有感》、《跳兹特巴是健康的娱乐活动》等文章。2009年,我被天津市总工会、天津市老干部局评委老年“时尚之星”。

总而言之,我国已进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人民正在迈向全面小康生活,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一名从事图书馆工作的老南开人,我还感到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作者:南开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沈国强 82岁